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应谋定而动,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序发展。河北化工“十三五”产业规划提出危化企业搬迁入园和提高精细化率,实施效果比较好。根据资源条件,进行市域之间协调发展、产业之间融合发展、产业和城市的和谐发展,这是全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。
化工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,可在省级政府层面应起到协调指导作用,如若规划做不好则会付出惨痛代价。比如2008年国家鼓励各地制定化工园区建设规划,当时保定市没有明确哪个县规划建设化工园区,造成化工项目分散,其中一家多晶硅材料项目选址市区边缘,由于城区扩底盘,房地产项目建设,被居民生活小区包围,投资30多亿的项目不得不忍痛拆除。
无独有偶,衡水武邑循环化工园区生产氨基乙酸、苯胺、硝基复合肥等,需要的大量液氨是从园区外采购,引进相关企业十分有必要。而2016年保定搬迁的一个合成氨尿素项目生产液氨出售,却未能搬入衡水,诚然这是有众多因素造成的,但若有部门统筹协调将这个项目搬迁到衡水,液氨、尿素都能在园区内厂对厂供应,从而能使得资源能合理配置。
当然,也有些地方在规划方面做得比较好,比如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建设就非常成功。园区领导层非常重视产业规划的引领作用,利用盐碱地,结合产业基础优势精准招商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抓住了产业转移机会,得到快速发展。
理想的化工园区是高风险的化学品在同一个园区内生产和再加工,出化工园区的产品、跨区域运输的产品应是固态、无毒无害、不戴危化品帽子的产品。如医药中间体、汽车配套的工程塑料和橡胶、医药和食品包装材料等。
不仅如此,在产业链构建方面也应重视合理规划。河北省在国内最早筹建生产己内酰胺、TDI、氨基乙酸,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,但多年来未延伸产业链进行深加工。如在衡水,玻璃钢、工程橡胶已形成区域产业特色,但使用的合成树脂和橡胶基本从南方或国外采购,为扭转这一不合理局面,衡水市提出打造功能新材料产业。同样,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建园初期就提出“三化合一”循环化发展模式,现在又提出“产城融合发展”思路。
实现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应重视产业布局合理,减少环境安全风险。同时,化工项目占地面积大、用水、用能、环境容量需求较高这一特点,使得沿海地区成为发展的首选地区。因此,建议在发展方向上应多规划向唐山、沧州沿海区域转移,符合国家《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(2018年)》对河北省的指导方向,目前省内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已比较完善,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辐射非常便利。
对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,尤其在 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规划整合化工园区,完善工业布局,继续调整产业结构,“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”,提高精细化率,并着重解决“三烯(乙烯、丙烯、苯乙烯)”、环氧乙烷等短缺问题。合理布点危废处置中心,逐步减少区域转运量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形成“基础化工产品规模化、精细化工产品系列化、终端产品高端化、空间布局园区化”的产业格局,与其他产业横向关联,与城市生活循环连接。
人类活动的“衣食住行用”离不开化工,期待“十四五”通过调整产业布局、技术进步、人才培养等措施,打造绿色化工社会形象,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作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