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评选2024年表现最差的化肥品种,那么非氯化铵莫属,下半年的干铵出厂价格始终徘徊在400元/吨左右,即使有偶尔的反弹,也都是昙花一现。基于氯化铵价格历史低位,同尿素的价差历史最大,很多复合肥企业和经销商都判断氯化铵价格跌无可跌,风险很小,不断选择抄底,但要么铩羽而归,要么打个平手,赚钱的可能寥寥无几。想当年,氯化铵的单养分价格是可以同尿素平起平坐的(两吨氯化铵相当于一吨尿素价格),为什么氯化铵在2024年沦落到如此的地步呢?
2024年我国共出口了154万吨氯化铵,比2023年增加了64万吨;比2022年,更是增加了120万吨,也是近四年出口量最高的一年。从这组数据上看,反映了三个问题:一、对氯化铵的出口管控并不严;二、出口量大增对国内的氯化铵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;三、相比于国际尿素,氯化铵的单养分价格更具有竞争优势,但出口量并不没有像硫酸铵那样飙升,说明氯化铵在国际氮肥市场也不“讨人喜欢”。笔者一再强调因为含氯,氯化铵是化肥当中的“劣质产品”,在出口数据中也得到了验证。
2024年,在氯化铵出口量同比大增的情况下,为何价格仍然毫无起色呢?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:
一、氯化铵产量大幅增长
2024年国内联碱产能增加了200万吨以上。虽然近半年来,国内纯碱价格低迷,但联碱开工率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,造成了氯化铵供应的大幅增长,产量的增长大大高于出口的增长。
二、国内氯化铵需求下降
氯化铵主要用作复合肥原料,少量用于挤压成颗粒或生产复合氮肥供农业直接使用。
近年来,高塔复合肥如雨后春笋,高氮肥成为趋势,大大减少了氯化铵作为原料在复合肥中的使用量。
虽然在氯化铵的使用中有很多的“创新”,比如更多地利用其价格优势,生产成颗粒氮肥或复合氮肥,在追肥中替代尿素,前两年的推广还有一定的成效,但农民也逐步明白了高氯、中氯和低氯的区别,复合氮肥越来越不待见,这条路也越走越窄。
综上,即使氯化铵出口量出现了大幅增长,但因为国内供应量的增加和需求的下降,氯化铵价格仍然毫无起色。
当然,从氯化铵价格的低迷中,我们可以找到尿素供应大增,但价格没有崩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:尿素对氯化铵产生了大量的替代。
虽然氯化铵价格处于历史的谷底,出口也有一定的增量空间(笔者判断200万吨的出口量可能是极限),但“前途”并不光明,最终必须靠联碱开工率的下降来平衡供求关系。